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捐赠 > 捐赠感言 > 正文

青春榜样|明德助学金获得者秦子葳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09-27 】

逐梦远行

——2019年明德基金获得者秦子葳同学成长事迹材料

【个人简介】

秦子葳,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共青团员,建筑与艺术学院2011级建筑学本科生,2016级建筑学硕士研究生,于2019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20198月获得北方工业大学“明德助学金”资助后,于201910月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攻读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现就读于米兰理工大学“建筑遗产保护(Preserva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课题组博士一年级,研究方向为遗产保护投资决策。



【成长事迹】

在读期间,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研究生期间决心致力于中国古建筑保护事业,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高效利用研究生期间的一分一秒,关注国内遗产保护行业的资讯动态,与导师及业内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参与了多个历史建筑保护的实际项目与讲座论坛。同时,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对国际遗产保护理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亦对国内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通透的判断。这些积累,为我自主申请国外博士项目打下了有利的学术基础,也使得我在博士入学后,能够更快地融入课题研究。

我的课题落点于解决古建筑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相辅相成,维系这一平衡的关键因素在于保护投入的资金和遗产再利用的收益能够实现可持续运转。然而,对于山西这类经济欠发达、却有着大量建筑遗产亟待保护的地区,沿用以往“遗产自身收益”这一“自给自足”的保护利用模式或依赖“政府财政补贴”均难奏效。我的研究,将引入“社会影响力补偿”的视角,将调研古建筑投资项目中,投资人如何以社会责任、社会效益、良好的企业形象等社会收益为投资动力和经济回报之外的补偿,来做出出资保护古建筑的决策。我的课题意义,无论是在国际遗产投资中还是在国内遗产保护实践中,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尤其能够推动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古建筑保护利用。米兰理工大学的教授们对我的课题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尽可能给予最大的研究支持。他们很期待这一“中国特色”的保护利用方式,可以打开发展中国家遗产保护资金难点的一扇窗口。

博一期间,我在学校必修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成绩,课题亦取得了一定进展。有了博一的理论研究基础,我将计划进行田野调查,与山西的古建筑投资人进行走访调查,以确定研究对象、深化理论基础、进一步修正课题方向。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我更加意识到国内遗产保护与国际现有保护水平的差距之处,也感受到中国的遗产保护任务任重道远,需要跨学科合作、多行业配合和几代人不屑努力才能达成有效的理解共识,进而方能形成中国特色的有效、可持续的保护利用模式。而这条路上的每个研究者,他们在学术维度上能做出努力十分有限,且日后保护工作中,还会受制于话语权不足,面临专业人才确实、公众保护意识薄弱、政策制度限制、多方利益难以调和等多重困难。可即便如此,我在海外学习中结识的许多志同道合、致力于中国遗产保护的国内年轻学者,让我看到了中国未来遗产保护的希望。我坚信,虽然中国遗产保护之路道阻且长,却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我也看到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后辈,对遗产保护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大的参与意愿。我期待着与更多脚踏实地的同行者,一同投身于中国古建筑遗产保护事业。



是一次次学校与校友的帮助与资助让我能够继续进行科研与学习,无论如今我获得了怎样的成就都不会忘记前辈们对我的帮助。并且希望能有一天,我也能参与到反哺亲爱的北方工业大学的一员中。

【科研成果】

1.《中国科技信息》杂志发表《浙江省某城中村旧屋改造案例》,一作;

2.《遗产与保护研究》杂志发表《北京大栅栏城市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历史街区的振兴》,三作;

3.“第16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发表《从内庭院到室内中庭:北京大栅栏地区建筑内部空间形式近代化演变初考》,二作(导师一作);

4. ISAIA中日韩国际第十二届会议Confluence of Architecture in the Age of Super Connectivity“The Evolution:from Traditional Courtyard to Modern Atrium Space in Dashilar Area in Beijing”,二作(导师一作);

5. “2018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会议,发表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与地方文化认同建设——以北方工业大学师生参与北大附小建筑模型小组的活动为例,一作。

【学术活动】

2017年10月,《城市·风景·遗产:北京旧城历史空间研究论坛》代表导师组内团队汇报,汇报题目“大栅栏建筑遗产的价值”;

2018年9月,《城市·风景·遗产:北京旧城历史空间研究论坛》代表导师组内团队汇报,汇报题目“青少年遗产教育与社区文化认同”;

2018年10月,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学术论坛口头汇报,汇报题目《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与地方文化认同建设——以北方工业大学师生参与北大附小建筑模型小组的活动为例》;

2018年10月,ISAIA中日韩学术会议现场口头汇报,汇报题目“The Evolution:from Traditional Courtyard to Modern Atrium Space in Dashilar Area in Beijing”;

2018年11月,“首届建筑设计博览会2018(北京)学生论坛——学生视角下的建筑设计”口头汇报,汇报题目“青少年教育与建筑遗产传承”

【参与项目】

2016年11月-2017年6月,参加西城区大栅栏调研项目,参与编制《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

2016年9月-2018年6月,参加海淀90处文物保护单位现状调查和价值研究项目,编写调研文本16处;

2017年9月26日-10月5日,参加北京设计周大栅栏延寿街展区办展,展览主题“发现·大栅栏建筑遗产的价值”;

2017年9月26日-10月5日,参加北京设计周白塔寺展区办展,展览主题“小盆友的四合院 & 亮·家底”;

【荣誉奖项】

2016-2017年度: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研究生、院级学术之星

2017-2018年度:校级二等奖学金、校级优秀研究生

2018年ISAIA中日韩学术会议现场口头汇报的300位发言者中,获得The Excellent Oral Presentation Award(杰出宣讲奖)

20197月,获得“北京市优秀硕士毕业生”